当前位置:金程教育首页 >> CFRM培训首页  >> 业界动态 >> 正文


金融风险的预判及经济发展战略选择

 作者:金程  来源:金融时报  浏览:1445 时间:2016年01月11日

  石油和大宗商品的价格下降、汇率的波动、美联储货币政策的影响以及经济下行的压力,正在对全球及国内宏观金融风险产生重要影响。近日,武汉大学中国金融工程与风险管理研究中心主任叶永刚教授接受《理论周刊》专访,对中国与全球金融风险进行客观深入的分析判断,并就目前金融理论界、实务界需要切实关注的相关问题提出建议。 

   宏观金融风险依然存在 

   记者:当前经济的金融环境较为复杂,您对全球金融风险状况总体上如何评判? 
  
  叶永刚:全球经济在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和扩张性财政政策的作用下持续复苏,但由于国际油价持续走低,全球经济复苏进程存在明显的不平衡,区域性的宏观金融风险依然存在,集中体现为扩张性财政政策带来的部门债务负担加重,各经济体在“去杠杆化”和经济增长之间进行权衡。 

   从全球宏观金融风险点来看,石油和大宗商品出口国的企业的信用风险增大,其中新兴市场的能源和大宗商品企业所受冲击尤其严重,特别是阿根廷、巴西、尼日利亚和南非的企业以及尼日利亚和委内瑞拉等依赖石油收入的主权。私人部门债务风险突出,葡萄牙和英国的家庭债务总额与其他主要发达经济体相比预计将继续维持在高位。另外,汇率的波动给全球金融稳定带来了挑战。一方面,汇率迅速贬值增加了持有大量外币借款的企业所承受的压力,并引发大量资本从一些新兴市场流出;另一方面,主要货币汇率波动的幅度比全球金融危机以来的任何类似时期都大。外汇和固定收益市场流动性的降低,加上这些市场投资者基础构成的不断变化,使证券投资组合调整的阻力有所增加。  

   记者:这对中国经济金融有何影响? 

   叶永刚:受全球金融危机和经济持续下行影响,中国经济复苏和金融稳定面临一定困难,经济蕴含的风险也会显现。经济减速导致产能过剩和结构转型压力较大的地区财政收入较少,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凸显,县级政府地方融资平台表现突出。经济减速房价下跌导致地价下降,严重影响地方政府财政收入,削弱地方政府的偿债能力。金融机构表外业务继续呈现增长趋势,但是对表外业务的管理较为薄弱,影子银行风险突出。部分银行为避免金融监管将表内资产表外化,延缓信用风险的暴露。影子银行融资速度过快,远超银行信贷规模增速,高杠杆,期限错配,高融资成本隐藏巨大风险。同时,影子银行资金大部分进入房地产和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等高风险领域,进一步放大了影子银行融资风险。以融资融券业务为代表的证券公司创新业务增长较快,在优化证券公司盈利结构、促进其业务转型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但是也存在一定的风险隐患。 

    2016年国内风险、国际风险、国际化风险三大风险交织在一起,增加了经济金融形势的复杂性。国内风险当然是需关注的,包括过剩产业、去杠杆、房地产、政府债务、银行风险,其中杠杆问题尤为突出。杠杆的数量可以无限的增加,在理论上可以,但杠杆到一定数量就会形成泡沫,泡沫会破灭,破灭会带来金融危机。其次,需要重点关注房地产风险,房地产风险比较复杂,从整体上看销量逐渐下滑,但是房地产呈现区域分化的特征,如果考虑到人口结构的问题,房地产风险的隐忧仍然是比较大的。,人民币成为SDR的一篮子货币之一,而且从的数据我们可以看到,人民币现在已经在贸易结算货币里面占到第二位,化风险不容忽视,国际性的风险可能会导致人民币的贬值以及资本外流的压力。 

  部门和区域的金融风险需防范 

   记者:您能否基于四部门对国内的风险状况进行具体的分析? 

   叶永刚:首先来看公共部门。中国公共部门风险主要集中在地方政府,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风险不断暴露。新常态下经济增速下行,地方政府偿债能力下降,地方债增长速度高于经济增长率,地方债违约概率增加,同时地方债多用于周期长、持续性高的基础建设投入,地方债期限错配风险增加。西部地区传统产业税收贡献下降、结构性减税力度加大,财政收入增速回落,地方政府一般缺口问题较为突出,西藏、青海、甘肃等地财政赤字高居不下。 

   从金融部门来看,金融部门中银行业金融机构表现较好,四大区域银行部门整体面临的偿债风险较低,中部地区存贷比较低,资金外流严重,银行业金融机构服务地方实体经济力度不够。四大区域中长期贷款占比位于50%以上,期限错配风险较大。银行业表外业务持续增加,管理相对薄弱,影子银行潜在业务风险加大。 

   中国上市企业部门资本规模不断扩张,随着企业改革不断深化,短期内不会爆发部门系统性风险。企业部门资产负债率较为稳定,资本结构较为合理。除东北地区外,其他区域短期偿债风险较低。 

   此外,家户部门个人消费贷款占储蓄存款比例较低,整体风险水平较低。东部地区发达的金融体系和高速的经济发展促使家户部门储蓄存款明显高于其他区域。家户部门资产多以银行存款为主,且金融资产远大于金融负债,家户部门短期偿债能力较好。    

   记者:如果以区域作为风险分析的单位,您如何评估我国的区域风险? 

   叶永刚:在市场竞争和多元化金融服务需求的推动下,银行、证券、保险以及各种金融市场新兴主体增多,金融创新不断突破,混业经营快速发展。随着金融在现代经济中的地位日益凸显,区域金融发展不平衡增大了不同区域间的经济差异。在复杂的国际背景和经济增速下行背景下,中国经济金融运行稳健,未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金融风险。 

   长期以来,受到发展战略的影响,中国四大区域间公共部门结构化差异明显。总体来说,东部区域一般预算缺口占GDP比重呈现小幅下降趋势,东部区域公共部门风险有一定程度下降;中部地区地方财政预算缺口与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逐年降低,风险状况有所改善;西部受传统产业税收贡献下降、结构性减税力度加大的影响,财政收入增速回落,财政预算赤字率相比较高;东北地区公共部门财政缺口有所收敛,财政压力略微减小。 

   金融部门以银行业务为主,银行在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具有核心作用。东部与中部、西部及东北地区银行业资产规模差距较大,但是中部、西部地区资产总额增速较快,占全国比重上升,区域间差异呈现缩小趋势。四大区域银行类金融机构存贷比变化较为平稳,整体面临的偿付风险较低。中部地区存贷比长期低于其他三大区域,一方面表明其银行类金融机构经营稳健,另一方面中部地区存款大量外流,银行内金融机构服务当地经济发展力度不够。对于保险业而言,2014年以来四大区域保险深度分别达到2.8%、2.71%、2.83%和2.77%,保险业发展的总体差异性逐渐缩小。四大区域保险赔付率均呈现上升态势,2014年四大区域保险赔付率分别上升到33.73%、35.62%、37.42%和38.53%,整体赔付率指标水平位于40%以下,保险业面临赔付风险可控。保险赔付率处于中等水平,一方面体现了保险公司对被保人分担了风险,另一方面表明保险机构需要预防因管理不善造成赔付率过高。 

   企业部门中,东部和东北地区上市企业部门资本结构错配风险整体处于合理水平,中部和西部地区上市企业部门不存在显著的资本结构错配风险。上市企业受证券市场变动影响程度较大,四大区域上市企业或有资产负债率波动范围相比账面资产负债率较大。四大区域上市企业部门违约距离保持稳定增加,四大区域上市企业部门所面临的信用违约风险较低,东部地区违约风险明显低于其他三大区域。 

   家户部门中,个人消费贷款占储蓄存款比例较低,整体风险水平较低。东部地区金融体系发达,经济发展较快,家户部门存贷比比其他区域都要高,但是总体水平较低,面临偿付风险较小。从省域家户部门来看,2014年,除海南、贵州外,各省份个人消费贷款与城乡储蓄存款之比略有提升。福建省家户部门存贷比高达60%,居全国首位,中部地区中安徽省存贷比增幅较大,西部地区中重庆市达到41.93%。    

   记者:在这样的经济金融环境下,金融驱动经济发展战略应如何实施? 

   叶永刚:首先,建立宏观金融风险管理体系,编制宏观资产负债表,监控和防范系统性和区域性金融风险。第二,实施产业金融工程,推动中国产业结构优化和转型。建立产业投资基金,促进主导产业发展。加快要素市场规范化建设,在控制风险的前提下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第三,实施区域金融工程,实施和推广县域、市域、省域金融工程。建立财政、金融联动机制,综合配置政府资源。第四,用资源资产化,资产证券化的方法走新型城镇化道路,产业化推动城镇化,金融化、产业化、城镇化联动。第五,加强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充分发挥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的作用,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第六,加强人民币国际化中的风险管理,强化人民币的国际货币职能,建立合理的国际货币体系。 

    本文来源:金融时报
相关专题

精彩回顾

  • 2011年6月全国CFA解密会精彩回顾
  • 2011年12月CFA一级上海复旦、交大开班成功